在「709大抓捕事件」中,被抓捕關押超過4年的中國維權律師王全璋今(5)日刑滿出獄。
然而若雇主基於管理之理由而全面蒐集分析員工的隱私資訊,其中包括許多與職場管理無關事項,是否法律仍袖手旁觀? 《個人資料保護法》固然保護個人資料自主權,但勞雇關係中受雇者很難拒絕此種監控與資訊蒐集,如此則基於員工本人同意之下,雇主不違反《個人資料保護法》。文:李崇僖(臺北醫學大學醫療暨生物科技法律所創辦所長,長期關注科技倫理與公共治理政策議題) 前陣子外送服務之平台經濟模式的議題受到廣泛討論,主要焦點在於此種工作是僱傭關係或是承攬關係,也有評論指出關鍵不是契約定性問題,而是無論何種契約關係,法律或主管機關都應該因應平台經濟(及零工經濟)之興起趨勢而給予基本之法律權益保障,同時亦該關注是否能透過外送員組織工會等方式達到團體協商能力。
此種技術是在操控員工之心理狀態,同時也會持續增加工作壓力,因為目標值是不斷變動的。或者以員工目前之工作記錄去推估,可以將其工作目標向上調高多少。生物辨識或監控員工健康情形(biometric and health data):以照顧員工健康為名義,尤其在可能有害健康的職場環境中,雇主可能提供穿戴裝置讓員工隨時記錄生理健康情形,此固然有正當性,但也可能同時記錄了無關職場安全的生理指數,讓公司實際上侵犯了員工的隱私。刺激競爭心與動態調整目標(gamification and nudging performance):透過類似遊戲競賽設計的積點模式,讓員工彼此競爭提高績效。撇開隱私侵犯及未能合理評價工作上無形貢獻的問題,新管理工具導入職場的根本問題在於這些工具所蒐集的資訊都集中在公司管理層手中,而資訊就是武器,這個現象會強化目前勞雇雙方權力的不對等性。
平台經濟之興起乃是拜科技之賜而創造新的工作型態,傳統企業也不遑多讓,有同樣強烈的動機要運用數據管理與人工智慧進行生產力提升,因此近年來關於職場監控(workplace monitoring)以及人工智慧預測分析員工行為的情形日漸普遍,已到了主管機關不能忽視的程度。原本勞動法規就是希望透過法律強制性去平衡勞雇雙方的權力不對等,若放任此科技工具集中於雇主一方,其造成的影響將會很深遠,理應要求勞動法規重新去檢視該有怎樣的革新,這將是新時代的勞動法課題。莊人祥表示,這3名確診者3月30日所搭乘的是華航CI-011從紐約飛往台灣的班機,目前同班機共有10人確診(案319、案325、案326、案327、案328、案329、案346、案364、案370、案371)。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6)日公布國內新增10例COVID-19(2019新型冠狀病毒,簡稱「武漢肺炎」)病例,9名境外移入、1名本土案例,其中紐約回國的華航班機,又新增3名確診,截至目前同班機已經有10人確診。快遞寄送:寄件人提供「許可證號碼」,由快遞公司辦理簡易報關,透過報關系統比對許可證,完成後就能寄送話說占婆國立足之地在中越,占族人的信仰遺跡,也能在五行山上看見。占族人崇拜濕婆神,生殖崇拜就被視為對宇宙起源的濕婆神敬拜。
近年越南大力推動觀光業,而有三處世界文化遺產的中越—順化古都、美山聖地、會安古鎮,在旅遊競爭上佔有最大優勢。Photo Credit:BJ周 水山上的中心點是「國寺」──三台寺 明命帝除了在五行山上建寺,同時下旨鑄造三台寺的佛像9尊和銅鐘3座,還在山頂建了兩個瞭望台。
Photo Credit:BJ周 越南政府已經把五行山列為國家紀念碑,但是,就憑這些條件去申請五行山成為世界遺產?當然不是。2019年,一群中越文化工作者提交研究報告,敦促越南政府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請認證另一處文化遺產–五行山(Ngũ Hành Sơn)。占族人信奉印度教,特別崇拜濕婆神,建築和佛像特色跟柬埔寨吳哥窟相似。越南後黎朝的黎聖宗年間(公元1460年——1497年),越人開始探索五行山之地,並在占婆國的信奉基礎上,開始建立佛教道場,水山上的雲通洞(Van Thong Cave)、華嚴洞(Hoa Nghiem cave)內,石壁上依然可見刻下的古文碑,內容記錄4百多年前,廣南峴港一帶和日本經濟文化交流的事宜。
因此,五行山上有些小洞穴並沒有供奉神像,卻有祭拜和標誌的痕跡,顯示早在占婆國時期,五行山就是祭拜濕婆神的聖地。Photo Credit:BJ周 五行山最高最大的水山,共有九洞五廟 水山最大最美的玄空洞(Huyen Khong Cave),內有小廟供奉波那加夫人(Yan Po Nagar),又譯楊婆那加,她是越南神話中的天依女神(又稱天依聖母),但其實她是從占婆國信仰濕婆神的化身而來。又萬物皆有陰陽兩面,林伽/陽具(Linga)代表男性,尤尼/產門(Yoni)代表女性,洞穴裡的垂立石柱、洞口層疊的意象,往往就被延伸了象徵。三台寺原本是阮朝廟宇的典型建築,隨著改朝換代和戰爭破壞產生很大變化,現在混合了越南、泰國、中國、日本寺廟的元素,不過寺廟內仍然保存著鑄刻了明命帝御名的一座銅鐘和一面青銅匾額。
占婆國是占族人於西元2世紀所建立的國家,占族人早在西元前1000年就在今天五行山南邊的廣義省德浦區生活,漢朝時他們在今日的順化建立林邑國,首都設在今天的會安,唐朝時改稱占婆國。跟占婆國同樣以中越起家的廣南國,君主都篤信佛教,祚國公阮福淍還曾派遣使者遠赴中原,邀請曹洞宗第29代法嗣釋大汕來南越弘揚佛法。
以峴港作為進出點的中越旅遊,參觀範圍涵蓋了五行山,此地在峴港機場東南方10公里內,從前靠近美軍駐越空軍基地,現在是旅遊景點,交通還算便利,旅行團和自由行的遊客也多。事實上,兩國古代相鄰,占族人和真臘人出源的確也有些關係。
他本人於1825年親自上山御覽,因此三台寺內設有皇帝的臨時寓居,明命帝的姊姊玉蘭公主也在五行山歸隱修行,所以三台寺在阮朝宗教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堪稱「國寺」。被尊為國師的釋大汕曾雲遊五行山,在其著作《海外紀事》介紹了五行山的宗教景觀,以及成千僧侶和教徒聽禪師傳法。位於水山上的中心位置,連接各山洞的三台寺(Tam Thai Pagoda),始建於1630年的廣南國時期,重建於1825年的後阮時期。Photo Credit:BJ周 這些文化烙印和遺址標記,才是五行山最寶貴的人文資產。Photo Credit:BJ周 Photo Credit:BJ周 玄空洞最大最美,是露天溶洞 山洞的岩壁上,還可依稀見到孔雀、獅子和其他毗濕奴化身的砂岩雕像,這些占族人存在秦漢時期的獨特文化,不僅具備精神上和藝術上的輝煌發展,也融為越南歷史的一部分,成為越南多元民族文化的遺產。越南南進征服占婆之後,這個信仰被轉化成自己的神話,天依聖母在越南沿海居民的心目中,地位等同中國的媽祖。
原來廣南國與西山朝之戰,殃及五行山寺院,少主中興的阮福映(嘉隆帝)曾經對天起誓,他日凱旋返回故地,必定建寺還願。於是嘉隆許願,兒子明命帝代他完成遺命成為佳話。
Photo Credit:BJ周 水山一面可望南中國海,一面可望漢江支流 除此之外,五行山因為屬於喀斯特地形,地表溶洞形成各種奇兀景觀,成為探索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勝地,這種地方向來也容易受到民眾膜拜,在民間流傳許多神話故事,而山上則有古老的寺廟,洞穴裡有佛像祭壇,自古就是一處佛教聖地。五行山並不是太高,但峴港東部沿海地勢低平,五行山距離海岸800公尺,因此顯得嵯峨突起,山上望海台(Vong Hai Dai)東望南中國海,望江台(Vong Giang Dai)西望漢江支流,山水風景一覽無遺。
那麼,先來了解五行山有什不尋常的來歷吧。Photo Credit:BJ周 五行山上這樣的古老銘文,儲存在崖壁、洞穴和寺廟裡,考古專家和文化工作者找出90多個,根據不同的記錄內容,見證了一段中古人文的歷史過程,其中包括古代文學和文字系統,以及少數民族與宗教發展的關聯。
入寺有三門,男左女右,皇帝僧侶走中間。越南中部以南,從前是占婆國的領地。直到今天,仍有民眾帶著瓶子跑到山洞裡,接引鐘乳石上流下的水來喝,傳說能夠應驗求子嗣的祈願。當時盛況使得五行山形同普陀山
Photo Credit:BJ周 Photo Credit:BJ周 玄空洞最大最美,是露天溶洞 山洞的岩壁上,還可依稀見到孔雀、獅子和其他毗濕奴化身的砂岩雕像,這些占族人存在秦漢時期的獨特文化,不僅具備精神上和藝術上的輝煌發展,也融為越南歷史的一部分,成為越南多元民族文化的遺產。當時盛況使得五行山形同普陀山。
被尊為國師的釋大汕曾雲遊五行山,在其著作《海外紀事》介紹了五行山的宗教景觀,以及成千僧侶和教徒聽禪師傳法。他本人於1825年親自上山御覽,因此三台寺內設有皇帝的臨時寓居,明命帝的姊姊玉蘭公主也在五行山歸隱修行,所以三台寺在阮朝宗教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堪稱「國寺」。
以峴港作為進出點的中越旅遊,參觀範圍涵蓋了五行山,此地在峴港機場東南方10公里內,從前靠近美軍駐越空軍基地,現在是旅遊景點,交通還算便利,旅行團和自由行的遊客也多。Photo Credit:BJ周 越南政府已經把五行山列為國家紀念碑,但是,就憑這些條件去申請五行山成為世界遺產?當然不是。
於是嘉隆許願,兒子明命帝代他完成遺命成為佳話。五行山並不是太高,但峴港東部沿海地勢低平,五行山距離海岸800公尺,因此顯得嵯峨突起,山上望海台(Vong Hai Dai)東望南中國海,望江台(Vong Giang Dai)西望漢江支流,山水風景一覽無遺。越南後黎朝的黎聖宗年間(公元1460年——1497年),越人開始探索五行山之地,並在占婆國的信奉基礎上,開始建立佛教道場,水山上的雲通洞(Van Thong Cave)、華嚴洞(Hoa Nghiem cave)內,石壁上依然可見刻下的古文碑,內容記錄4百多年前,廣南峴港一帶和日本經濟文化交流的事宜。Photo Credit:BJ周 五行山上這樣的古老銘文,儲存在崖壁、洞穴和寺廟裡,考古專家和文化工作者找出90多個,根據不同的記錄內容,見證了一段中古人文的歷史過程,其中包括古代文學和文字系統,以及少數民族與宗教發展的關聯。
Photo Credit:BJ周 五行山最高最大的水山,共有九洞五廟 水山最大最美的玄空洞(Huyen Khong Cave),內有小廟供奉波那加夫人(Yan Po Nagar),又譯楊婆那加,她是越南神話中的天依女神(又稱天依聖母),但其實她是從占婆國信仰濕婆神的化身而來。跟占婆國同樣以中越起家的廣南國,君主都篤信佛教,祚國公阮福淍還曾派遣使者遠赴中原,邀請曹洞宗第29代法嗣釋大汕來南越弘揚佛法。
Photo Credit:BJ周 這些文化烙印和遺址標記,才是五行山最寶貴的人文資產。原來廣南國與西山朝之戰,殃及五行山寺院,少主中興的阮福映(嘉隆帝)曾經對天起誓,他日凱旋返回故地,必定建寺還願。
Photo Credit:BJ周 水山一面可望南中國海,一面可望漢江支流 除此之外,五行山因為屬於喀斯特地形,地表溶洞形成各種奇兀景觀,成為探索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勝地,這種地方向來也容易受到民眾膜拜,在民間流傳許多神話故事,而山上則有古老的寺廟,洞穴裡有佛像祭壇,自古就是一處佛教聖地。占族人信奉印度教,特別崇拜濕婆神,建築和佛像特色跟柬埔寨吳哥窟相似。